日期:2025-10-30 05:43:43
10 月 24 日股融通,德国外交部突然宣布推迟外长瓦德富尔原定 26 日的访华行程,虽然德国方面未公布是哪一方取消了行程,但给出的理由是 "未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,中方仅能确认举行外长会晤",而德国媒体直接声称没人想见瓦德富尔。
不过,只要回顾一下瓦德富尔这一段时间在涉华议题上的表态, 就知道他有这样的待遇完全完全不足为奇,在宣布了访问中国的行程之后,瓦德富尔特别隔空放了一段狠话,声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三个:一是要求中方放宽稀土出口管制;二是要和中方谈论台湾问题,要求中国大陆不得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;三是要中国发挥影响力,施压俄罗斯停火,几乎每一句都踩在了中方的雷点上。

(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推迟访华)
值得一提的是股融通,几乎就在德国宣布推迟瓦德富尔访华的同一时间,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在 "柏林全球对话会议"上放话,他声称如果报复中国是最后手段,欧洲应该"强硬起来"。两场事件叠加,将德国对华政策的内在分裂暴露无遗。
纳格尔的强硬言论并非一时冲动,早在 10 月 10 日,他在伦敦接受采访时就警示欧洲在对华竞争中绝不能 "自满",称中国在汽车、高科技机械领域已成为德国强劲对手。10 月 18 日,他在华盛顿更直白宣称 "中国需要欧洲,胜过欧洲需要中国",呼吁欧洲 "采取更具攻击性的方式"保护自身利益。直到 10 月 24 日扬言报复中国,把对中国的敌意暴露无遗。

(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)
然而,这样的论调压根不符合德国的现实利益。德国央行 2024 年初曾明确警示股融通,强行对华 "脱钩" 将给德国工业造成难以承受的严重影响。纳格尔作为央行行长,本应恪守这一基于事实的判断,却抛出与之相悖的对抗言论,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陷入了 "政治正确优先于经济理性" 的认知误区?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纳格尔口中 "更具攻击性" 的策略,正在让德国企业付出实际代价。德国 93% 的稀土依赖中国,大众、宝马等车企的电动车电机离不开稀土材料。瓦德富尔原本带着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访华,核心诉求是说服中方加快稀土出口审批,但纳格尔的强硬言论无疑给这场沟通泼了冷水。

纳格尔的言论还暴露了欧洲"伪自主"的困境。他宣称欧洲应"更自信地出牌",却选择性忽视真正威胁和收割欧盟的反而是美国,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,对欧盟一轮接一轮地施压,包括对其钢铝和汽车产品加征高额关税,要求欧盟修改《数字市场法》,这才是真正的胁迫。欧洲若真要"打欧洲牌",美国才应是首要对象。一味地对美妥协、对华强硬,不仅消解了欧洲"战略自主"的含金量,更让德国陷入"被美国绑定却试图向中国施压" 的尴尬境地。
反观中方的态度,始终清晰而克制。针对稀土管制,中方已明确这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,且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;面对安世半导体等争议问题,中方反对泛化 "国家安全" 概念,主张按契约精神解决。但克制不等于无底线,合作也需要双方都拿出诚意来。

(外交部发言人林剑)
德国央行的早期报告早已给出答案:发展对华关系,是德国工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默茨政府若想打破当前僵局,需要先认清现实,中国既不是可以随意施压的对象,也不是需要依附他人的角色。德国乃至欧洲若继续抱着 "西方中心论" 的执念股融通,复制美国的对抗性思维,只会反噬自身。
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